2025
六月
05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五十六集:中古前期的教会兴兴知识生活(二)
各位听众朋友们,你好!
在上星期节目中我曾经跟您谈过,中古时代的前期是一个学术低落的时期。只有历史方面的作品是比较有成就的,尤其在基督教会的发展和日耳曼民族的迁移方面,这些历史学家遗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资料,足以让我们了解基督的教会和日耳曼民族是如何合作来发展一个新的文化。今天节目的第一部分,我就为您介绍中古前期著名的历史著作,欢迎您收听。
中古时代的前期,接受教育的人既然大多是修士们和神职人员,而他们的兴趣也多限于宗教方面的活动。所以这个时候的历史著作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氛。同时,他们对历史的解释也是以天主保佑为基础,天主不单单只是宇宙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统治者。人间的一切都在天主的掌握中逐渐展开。天主给人画了一张蓝图,人类的历史,大至国家的兴亡,小至个人的成败,都是这张蓝图的实现。当然了,这种历史观是受到北非西伯城的主教奥思定圣师的著作《天主之城》这本书的影响。它支配了整个中古思想界,一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才受到了人本历史观的影响。
就题材而言,这个时期的历史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我们称它是圣人行传。他们都以劝人为善为主题,是最受欢迎的传记文学。虽然这一类的作品当中掺杂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不过也有不少具有真正历史价值的资料。从圣人行传到后来又产生了教宗、帝王和主教们的行传。第二种是民族史。他所记述的是日耳曼各民族,像歌德人、法兰克人、伦巴人等民族的起源和迁移。其中比较重要的,我会在节目当中一一的为朋友们介绍。而第三种就是世界史。都是采编年体的题材,所用的编辑方法是从天主造天地,直到犹太民族的兴起。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为主,而以其他各国的历史并列为辅,一直到耶稣诞生。耶稣诞生之后,世界史又合而为一,以教会史为主干。
首先创立这个题材的是第四世纪的时候,东方凯撒勒雅的主教欧瑟比。这种题材也就成为中古编年体作品的圭臬。中古编年史的作家大多采用一种共同的方式,就是先将自己时代以前的历史做一个摘要的介绍。材料呢?大多取自于欧色比和他的继承人的作品。到了自己生活的时代,才有较为详细的叙述。这些历史学家的写作方式还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个是要表明一脉相承的道统;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书籍太缺乏的缘故。读者需要对当代以前的历史先有一个概念,而不需要去参考其他的书籍。
现在我就介绍欧色比。欧瑟比是第一位教会历史的作家,对中古历史的写作影响也最大。他除了撰写《君士坦丁传》之外,还有两部重要的著作:一是《年鉴》,另外一部就是《教会史》。《年鉴》,这部书属于世界史:按照年份的先后,记载了从希伯来民族的始祖亚伯拉罕直到公元324年的世界大事。此外,还有古代民族:像是亚述、希腊、罗马、希伯来等民族的年表作为对照,是用希腊文写成的。由热罗尼莫翻译为拉丁文,并且继续补到378年。圣热罗尼莫的拉丁文译文由普罗氏普继续增补到468年。
第七世纪的时候的伊塞多尔也编写了一本《世界年鉴》,所记述的最后年代是615年。而《世界年鉴》当中早期的历史部分完全是根据圣热罗尼莫的拉丁文译本,并没有增加任何新的材料。欧瑟比的第二本巨作是《圣教会历史》。它所采用的题材是分项记述的方式,有一点类似纪事本末体,像比较重要的教区主教了,教会方面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了,异端教难以及奇迹了,都逐项的记述。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欧色比还抄录了许多重要的文件,保存了这些珍贵资料的原文。否则的话,必然是失散殆尽,我们后世也就无从得知了。欧瑟比的《教会史》只写到了君士坦丁大帝的胜利为止。继续增补的作家有苏格拉底,从306年增补到439年;梭左门从323年增补到439年;帝奥道尔托则从325年增补到427年。这些增补的作家们全是用希腊文写的。到了第六世纪,在加西道拉斯的领导下,由艾比达尼等人重新加以整理,并且翻译成拉丁文,还继续加以增补到518年为止,成为中古时代学校所习惯采用的教科书。
另外一本值得我们注意的《世界史》,是第五世纪的奥罗西乌斯所编写的向异教徒辩护的《历史七书》。编写这本书的背景是这样的:公元410年,西歌德人洗劫了罗马城,非基督信仰的异教徒就把这场空前的浩劫完全归罪于基督徒。当时有一位名叫佐西莫斯的学者写了一本《罗马史》。在书中特别的强调了这一点。为了答复这种指控,圣奥思定写了著名的《天主之城》来解释历史演变的意义,强调天主教会历史,同时也受益于自己的学生奥洛西乌斯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许多事实来加以反驳。这本书有着强烈而主观的护教色彩,不过在中古时代却是非常受欢迎的读本。
在民族史这一方面,有加西道拉斯所写的《歌德民族史》十二卷,但是已经完全失散了。这本书曾经由约旦内斯缩写成为《歌德民族》的起源和事迹:在550年左右写成加西道拉斯写歌德民族史的动机和目的:是要调和在意大利的歌德人、罗马人,还包括了东方的拜占庭,彼此之间仇恨敌视的态度,以致有了罗马人和歌德人同源之说。多尔城的主教额我略在第六世纪末完成了《法兰克民族史》十卷。前三卷自天主创造天地到511年,大多是抄袭热罗尼莫与奥罗西乌斯的作品。第四卷到第六卷写的是他自己当代的历史,也是比较真实可靠的。第七到第十卷,额我略则是以日记的题材记载当代重要的世界,时间是从584年到591年,已经是他在世的最后几年了。我们猜想,这种日记式的题材是他准备继续写史的材料。他在序文当中曾经声明,为他自己粗俗的拉丁文致歉。因为在当时,一般人的教育水平降低,为了迁就读者的程度,不得不用通俗化的拉丁文来写作。
额我略的《法兰克民族史》经过后人摘要成书,并且增补到768年查理曼登基为法兰克国王为止。塞维尔的主教,伊塞多尔变撰了《西歌德王国列王传》和《汪达尔人与苏惠维人史》。书中描述了一些西班牙的城市、山川,给我们保留了很多地理上的知识。除了这些之外,编写类似民族史的还有两位英国修士:一位名叫切尔特斯,他编写了《不列颠征服记》,使我们对有关盎格鲁萨克逊人入侵大不列颠的历史有了完备的资料;第二位是圣伯达,有英国历史之父的荣衔,他生于672年,死于735年。圣伯达所写的《英国教会史》是从凯撒征服大不列颠写起,直到公元731年他去世前四年为止。这本书记述597年之后,历史相当的详尽。圣伯达的《英国教会史》虽然以教会史为书名,但是在内容方面是继基尔特斯之后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历史。我们认为圣伯达的民族史是中古所写的所有民族史当中最具有价值的作品。圣伯达也是用耶稣降生作为纪年标准的首创者。这位英国著名的隐修士圣伯达,也是当代学问最好的一位。
十九世纪时的纽曼枢机主教对他是推崇备至。他说:圣伯达是本笃会的精英,犹如圣多玛斯是道明会的精英一样。圣伯达七岁的那一年,父母双亡,被寄养在本笃会的隐修院当中。在自传里,他曾经说他一生在隐修院中度过,以他全部的经历研究圣经,遵守隐修院的戒律。每天在圣堂里专心的颂扬天主。他以学习、讲授和写作为乐,就这样一直到他生命的末刻。虽然感到筋疲力尽,仍然不停的每天工作、祈祷和读书。他的著作除了最有权威的《英国教会史》之外,还有《圣经注解》、《讲道集》以及《天文》、《算术》、《文学》、《诗歌》等等的作品。
这时期还有两部值得我们注意的有关历史的地理书籍,都是查士丁尼时代的作品。一本是希罗格莱斯的《旅行指南》,描述了帝国的政治地理,包括64个行省和92个大小城市的形式。第二本是哥斯莫所写的《基督教地理志》。哥斯莫原本是一个经商的人,具有广泛丰富的旅游经验,以后弃俗进入亚历山大城的一所修道院隐修。《基督教地理志》就是进入隐修院之后的作品。他对于所经历的地区,像红海、印度洋沿海地带,以及在东方的重要港口和都市都有正确的描述,更可贵的是有关印度洋东南方西兰岛的记述。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十三世纪以前,格斯莫是基督教作家当中报道东方的情形最为详尽的一位。
下面我愿意跟朋友们来谈一谈中古前期的学校教育的概况。我们知道,早在罗马帝国时代,已经有由国家支持的公立学校,学生可以接受完全免费的教育。但是这些公立学校讲的明白一点,实际上它是政府的公务员的职业训练学校,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担任公职。罗马帝国衰落之后,政府公职已经无人问津,公立学校也就逐渐减少。第五世纪的时候,在高卢,公立学校已经完全绝迹了。第六世纪中叶,歌德王国被查什丁尼征服之后,公立学校也在意大利绝了迹。本来,意大利和高卢是西方文化水准最高的地区,这两个地区没有正式的学校教育,其他的地区就更不必说了。
但是,教育并没有因此就在西方绝迹。只不过从政府转移到教会的手里,而成为教士的专利而已。为了培育教会工作人员,教区的主教早就在他的辖区内开设学校,选择聪明伶俐的儿童接受教士训练。他们应学的东西除了圣经和教父的作品之外,还有三文四义。当然,这种教育是初级的,也没有正式的组织。文化的流传就靠着这种教育,并且传播到教士们工作的地区。第六世纪额我略的《法兰克民族史》以及高卢的许多主教们的信件都提到了这种教育制度,也可以说是后来所谓的主教座堂学校的前身。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的节目时间进行到这儿,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所讨论的主题是中古前期教会与知识生活,我们就先暂时的讨论到这儿。下个星期同一时间,我们再继续讨论有关文化交流、教士传播、教义与学术的情形。最后让我祝福您健康愉快,愿天主的恩宠伴随着您,再会!
